“牛人”刘安宝 ——记最美采煤工刘安宝
张晓霞 韩桂芝
在道清煤矿,一提起刘安宝,没有不树起大拇指的。他19岁参加工作,在井下采煤一线工作32年,却从没发生过一次工伤事故;不是专业技术院校毕业,却是采煤工作的
行家里手;做开颅手术后仅仅57天,就重返井下生产一线;没有彪悍魁梧的身材,却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。工友们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:“牛人”。
“憨牛”
说他是“憨牛”,是因为他从不抱着侥幸的心里干“巧活”。他干起工作来,肯出力气实打实,从来都是一板一眼、规规整整,从不马虎、懈怠。每天上班,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面,却最后一个离开。在工作面,最苦、最累、最危险的活他总是抢着干。每次上班不一会儿,他就已是满头大汗了。工友要接替他,劝他休息一会,他总是说,你们经验没我多,说什么也不肯休息。
井下运料是个辛苦活,几趟下来就是汗流浃背腿发软,可他从没因此扛过一根不合格的材料。一次,一个小班的工友为省劲,运了一根小尺寸的材料。他发现后,脸一沉,就又去重新扛了一根。工友们嘲笑他憨,甚至调皮的人又故意扛了一根不合格的料来。刘安宝的牛劲儿上来了,一言不发地又去扛了一根。当工友们看见头上冒着热气、走路有些踉跄的他依然那么坚定执着,调皮的心气儿一下子没有了。从此,在他们小班,再也没有人使用不合格的材料,他们给的棚、送的道都成为道清煤矿的“样板棚”、样板道。说起这件事的时候,工友们调侃地说:“这老憨牛,一来脾气就来活”,刘安宝却说,只有力气出到,活才能干到。煤矿工人都是有血有肉的黑哥们,实际行动比训斥说教更有效。
“倔牛”
说他是“倔牛”,是因为他对安全工作从不含糊、侥幸,坚决做到不安全,不生产。今年51岁的他,32年的工作生涯从没离开过采煤一线,他采出过多少吨煤、进了多少米道,已无法统计,但从没发生过一次工伤事故,却是众所周知。井下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,刘安宝不但能及时发现隐患、处理隐患,而且有着一条永远不变的准则:不安全,坚决不能生产。一次,他发现小班的工友送的两架棚不够标准。他就召集工友们重新返工。有个工友说,都快下班了,重新再干,还不知干到什么时候,再说咱们干的也没差多点。刘安宝斩钉截铁地说,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差一点也不行。说着就带头重新干了起来,直到达到标准,满意为止。
煤巷锚网是重要的安全支护方式,作业规程严格规定两锚一索。在一次快下班的时候,细心的刘安宝发现工作面的锚索数量不够,他二话没说拿起工具就忙活起来。一个班的工人说:“没什么危险,又不影响咱们班的工作量,走吧” 。他倔倔地说了一句:必须按作业规程干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他的带领下,大家一起动手把锚索补齐,才下班升井。
每当工友们谈起井下能否真正避免事故的话题时,他总是毫不含糊地说“能”!他说,凡是保障工友安全的事情,不论多累、多麻烦,都百分百做到、做好,就一定能够真正安全。
“犟牛”
说他是“犟牛”,是因为他从不服输,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力。别人认为干不了的工作,他干;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,他能。一次,队里的白班冒了五架棚,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,危险性很大,当班的工人处理了两个多小时仍没有进展。下了零点班还没回家的刘安宝听说后,心里就琢磨着能是什么情况,不服气的他又换上衣服下了井。到现场仔细观察后,他亲自带领工人排顶、上梁、出货,很快就安全地翻好了5架棚,保证了正常接续。
2009年8月,刘安宝被查出脑部患有严重的血管瘤,在多方的努力下,他在长春成功地做了手术。
9月23日,手术过后仅43天,刘安宝一早就来到了他所在的采煤二队,打听到自己的小班上零点,就悄悄地做好了准备。晚上10点左右,当他蹑手蹑脚地起床准备瞒着妻子去上班时,被早已看穿他心思的妻子堵住了。虽然人被堵住了,可他重返工作岗位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。
10月7日早,刘安宝借出去溜达的机会,又来到了队里。队长知道他的来意后坚决不同意他下井,可他的牛脾气一上来,话也不说扭头就去换了衣服,硬是不听劝阻到了井下工作面。就这样,手术后仅仅57天,他就上了第一个班,从此再也没有休息过,干起活来依然和从前一样生龙活虎。
2010年,道清煤矿遭遇特大洪水,他和他的工友们在抗洪抢险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屡立战功。提前15天贯通406米的32度下货上山,为提前恢复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;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箕斗井翻棚任务,并被集团公司评为“样板工程”。每当大家看见他和工友们一样忘我地工作时,都十分爱惜地劝他要注意身体,同班的工友们也都让他干点轻活,可他却说:“我这条命是矿里给捡回来的,我就有采煤这点本事,只要我的身体允许,我要在井下一线退休”。
“孺子牛”
说他是“孺子牛”,是因为他时时、处处率先垂范、言传身教,将自己多年的采煤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人。近年来,随着道清煤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,新工人的数量逐年增多。刘安宝常说:“虽然年轻人有知识、有文化,但井下的安全技能和工作经验不是短时间就能熟练掌握的。”于是,他又主动承担起了保护新矿工安全、培养新矿工技能的责任。1000多米的下货系统每个班最少走3个来回,对前进头、回采头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,确保消除安全隐患;打眼、给棚、开枪等技术活,他都亲自领着干,并且边干边讲解技巧、传授经验。多年的老工友陈守福这样说:“他这个家伙就是有窍门,不但能及时发现隐患,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道道排除隐患”。刘安宝坚持做到嘴勤多说,眼勤多看,手勤多教,就是要把自己30多年积累的采煤经验、“各种各样的道道”都传授给新矿工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合格的矿工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刘安宝言传身教的带领下,一批又一批的新工人逐渐成为队里的生产骨干,个个都很快成为上标准岗,干标准活的行家里手,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。至今,他所在的班组始终保持着全队产量最高、进尺最快、安全最好的成绩。
不用扬鞭自奋蹄。51岁的刘安宝依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战斗在生产一线,他所在的采煤二队连续多年被通矿公司评为先进班组,他本人多年被评为通矿公司和道清煤矿的劳动模范,他的“牛人”“ 牛事”也在道清煤矿广为流传。面对诸多的荣誉和褒奖,他从容而淡然地说:“我只想当一名合格的采煤工”。